施女湖与火盆李的传说

施女湖第二次蓄水成功,标志着禹城市又一大水利工程基本结束,从此,禹城又增添了一处“施女湖公园”景区,一时成了市民打卡地。从施女湖航拍图来看就像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河。不错,施女湖的前身就是在施女河的基础上扩建的,施女河原名十里河,东西走向,长约十里。施女河的来历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。据旧《禹城县志》载:“城西南十里屯(今石屯街)前有河名十里河,源于禹城故城之大城子坡北,系古漯川之故渎。”后来,十里河两岸人家,在门前种植石榴树。每年石榴花开季节,如火焰般绽放,又有人称为石榴河。石榴河边住着一户施姓人家。家有一女子,年方十六,亭亭玉立,貌美如花,蕙质兰心,引得四方才俊倾慕不已,一时间媒婆踩破了门槛,可施家女子皆不应。一年五月,石榴花开的正红,施家女孩正坐在门前绣花,西南方来了一位貌似“马骥”的青年才俊,只见他负箧 [qiè ]曳屣 [ yè xǐ],本是一进京赶考的穷书生。那书生走得却很辛苦,想讨瓢水喝,当他看到施女的那一刻,目光凝滞了,傻傻地竟然忘了自己口渴。施家女看着他满颊的汗水,羞赧地说道:“相公,莫非口渴?”男子恍然醒悟,羞红了脸,挠着头答道,“小生乃赶考之人,想讨碗水喝。”施女急忙回到家中,舀得半瓢凉水,羞涩地递给书生。书生端着水瓢,并不急于饮水,而是慢悠悠地问了一句:“小姐,可曾婚配?”施女沉思片刻,轻轻地答道:“没。”书生感谢之余对施女说:“小生今日折扇一把送与姑娘,来日取扇之时,必当春风得意。”施女低下了头,沉思良久,尔后轻轻地说道:“奴家记住了。”书生的眼睛闪着惊喜的亮光......“此去经年,不知何时才能相见。”施女悠悠说道,“今日无以相赠,唯有奴家这幅绣有石榴花的手帕。”赶考的书生走了,火红的石榴花开了一年又一年,施女在石榴河边痴情地等了一年又一年。她时常拿着那把折扇,凝视扇面上的墨竹,痴痴地笑,喃喃地说。金秋八月,正是石榴破口大笑季节,露出晶莹皓齿的时候。禹城连降暴雨,石榴河水暴涨。施女坐在门前,手持那把折扇,看沿河石榴绯红的脸,看河水滚滚东去。不远处,一个小男孩正爬上河沿那棵高大的石榴树,欲摘取枝头那棵最大最红的石榴。突然,那孩子从树上跌落下来,滚进石榴河中。施女见状,疾呼 一声“救人”,扔掉扇子,慌忙向前,结果也滑落水中。滚滚的石榴河水打着漩儿,一会儿,俩人都没了踪影。第二年五月,一队官兵自北方而来,为首的是一员清俊武将,银盔银甲素罗袍,胯下一

A person who loves writing, loves novels, and loves life.Seeking objective truth, hoping for world peace, and wishing for a world without wars.
施女湖与火盆李的传说

施女湖第二次蓄水成功,标志着禹城市又一大水利工程基本结束,从此,禹城又增添了一处“施女湖公园”景区,一时成了市民打卡地。

从施女湖航拍图来看就像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河。不错,施女湖的前身就是在施女河的基础上扩建的,施女河原名十里河,东西走向,长约十里。

施女河的来历源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。

据旧《禹城县志》载:“城西南十里屯(今石屯街)前有河名十里河,源于禹城故城之大城子坡北,系古漯川之故渎。”

后来,十里河两岸人家,在门前种植石榴树。每年石榴花开季节,如火焰般绽放,又有人称为石榴河。

石榴河边住着一户施姓人家。家有一女子,年方十六,亭亭玉立,貌美如花,蕙质兰心,引得四方才俊倾慕不已,一时间媒婆踩破了门槛,可施家女子皆不应。

一年五月,石榴花开的正红,施家女孩正坐在门前绣花,西南方来了一位貌似“马骥”的青年才俊,只见他负箧 [qiè ]曳屣 [ yè xǐ],本是一进京赶考的穷书生。

那书生走得却很辛苦,想讨瓢水喝,当他看到施女的那一刻,目光凝滞了,傻傻地竟然忘了自己口渴。

施家女看着他满颊的汗水,羞赧地说道:“相公,莫非口渴?”

男子恍然醒悟,羞红了脸,挠着头答道,“小生乃赶考之人,想讨碗水喝。”

施女急忙回到家中,舀得半瓢凉水,羞涩地递给书生。书生端着水瓢,并不急于饮水,而是慢悠悠地问了一句:“小姐,可曾婚配?”

施女沉思片刻,轻轻地答道:“没。”

书生感谢之余对施女说:“小生今日折扇一把送与姑娘,来日取扇之时,必当春风得意。”

施女低下了头,沉思良久,尔后轻轻地说道:“奴家记住了。”

书生的眼睛闪着惊喜的亮光......

“此去经年,不知何时才能相见。”施女悠悠说道,“今日无以相赠,唯有奴家这幅绣有石榴花的手帕。”

赶考的书生走了,火红的石榴花开了一年又一年,施女在石榴河边痴情地等了一年又一年。她时常拿着那把折扇,凝视扇面上的墨竹,痴痴地笑,喃喃地说。

金秋八月,正是石榴破口大笑季节,露出晶莹皓齿的时候。禹城连降暴雨,石榴河水暴涨。施女坐在门前,手持那把折扇,看沿河石榴绯红的脸,看河水滚滚东去。

不远处,一个小男孩正爬上河沿那棵高大的石榴树,欲摘取枝头那棵最大最红的石榴。突然,那孩子从树上跌落下来,滚进石榴河中。施女见状,疾呼 一声“救人”,扔掉扇子,慌忙向前,结果也滑落水中。滚滚的石榴河水打着漩儿,一会儿,俩人都没了踪影。

第二年五月,一队官兵自北方而来,为首的是一员清俊武将,银盔银甲素罗袍,胯下一匹白色战马。他们一行人来到石榴河边,打听施女的下落。听得施女溺亡的消息后,清俊武将顿时泪流满面。

清俊武将看着沿河火红的石榴花,默默地从怀里掏出了一幅手帕,那手帕绣着火红的石榴花。他呆呆地看着,晶莹的泪珠滚落在手帕火红的石榴花上, 愈加红艳。他默默地收起手帕,塞进怀里。随后,他摘了几朵石榴花,将掰碎的花瓣洒进了石榴河,默默地看花瓣随水漂流。突然,他仰天长啸,迅疾抽出腰中的宝剑,狠狠地掷入石榴河中,水花飞溅,河水哽咽。

原来这书生,考场落榜后,适值国内战乱,索性投笔从戎,弃文从武。后浴血疆场,屡立战功,戎马倥偬几年,成了将军。忽一日,想起当年誓言,便辞别主帅,来接施女。

后来,人们为了感念施女对爱情的忠贞和那无畏的义举,便将沿河的石榴树移进庭院,石榴河也渐渐被人们称为施女河。

2019年,禹城市人民政府开始规划打造“施女湖”公园。四年时,原来的施女河成了今天施女湖的模样。

    在施女湖北岸边,有个村庄叫火盆李。都说水火不相容,这村确实就在那,但愿“相容益彰”,彼此美好。

这火盆李村的来历也有一段美丽的故事,并且这火盆李村现在所在的位置也并非原址,而是整体“漂移”一公里后由南及北来这里的。咋回事?

相传,明朝时期,由河北方向来过一对李姓夫妻,挑着一担儿女,带着烧瓦盆的手艺,来到山东禹城,走到老县城东南5华里处,卸下担子在一棵大树下歇息。

四处观望,西边是济南通往京城的官道,南边不远是一条小河(施女河),北边是一座古老小城,身边便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,决定在此安营扎寨。

李姓夫妻凭借着烧瓦盆的手艺,挖土窑、烧瓦盆。男人会走村串巷去叫卖,更多的时候是去老城里。生意不错,生活殷实,远近闻名,火盆李的村名,也由此而来。

  数年后,刘姓、韩姓相继迁入。刘姓家人辛勤劳动,繁衍较快。韩姓来时就是财主,是奔着这片肥沃的土地而来的。韩家有女,与刘姓男结亲成为一家人。

李、刘、韩三姓后来相处极好,韩与其结为干亲过继留后,所以韩刘一家、李刘不分的佳话流传至今。

韩姓原本就是个大财主,后来买地雇工,更是家业越来越大,这便引出一段“打响场”的故事。

原本打轧小麦或大豆,小户人家在家里用棍子抽打,“中产阶级”在场院里用碌碡碾轧。

那韩姓财主了不得,种地多粮食也多,雇佣扛活的劳动力也多,家里种地的牲口也多,要不说家大业大呢。

赤日炎炎似火烧,公子王孙把扇摇。这也是韩家的真实写照。

韩财主在树荫下,叼着大眼袋,看着十几个碌碡在麦场上飞快的滚动着,扛活的长工赶着十几匹马、骡在麦场上奔跑着。长工扬起的皮鞭在空中飞舞着“啪,啪”地响着,骡马的铜铃不停地响着。

地面滚动的碌碡“吱吱”声、奔跑的马蹄的声,铃铛声,皮鞭声和长工的吆喝声夹杂在一起,叮叮当当、咕噜咕噜、吱吱呀呀,在烈日的阳光下,似千军万马在奔腾在嘶鸣,人、畜、物的各种嘈杂的声音碰撞在一起,形成一股股强大的声浪,在几十里外,都能听到大户人家在轧麦,这就是传说中的“打响场”。

谁都知道,树大了招风,韩财主的“打响场”却招来了杀身之祸。

因为恰在这时这时,西边官道上走来了南巡回京的皇帝,正在轿子里昏昏欲睡,忽然听到铜铃的轰鸣,猛然被惊醒,立即派官兵去查。

这韩财主犯了惊驾之罪,皇帝下令当即满门抄斩。幸亏韩财主的女儿领着孩子在刘家,才有幸躲过了这一劫。

此劫以后,有风水先生路过,说这村坐落的位置不是风水宝地,得往正北迁至一公里开外才行。李刘两家商议后,全村整体“漂移”至现在的村址。

也有人说,迁村与邻村有关,也就是在火盆里往东北3华里处有个纪庄村。

因为李姓在村后百米开外的地方修建的两座土窑,烧瓦盆用的。可是,只要火盆李的瓦窑一点火,纪庄村里就有人去世。

后来有个风水先生指点说,纪庄村的生门在西南方,纪(鸡)要在盆里吃食,盆里却大火熊熊,不死人才怪呢。

最后经协调,李姓顾全大局,关闭了土窑,不再做烧瓦盆的生意。

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,直到2000年,土窑遗址仍在。假设李家后人重操旧业,瓦盆卖给谁去?即使是烧制花盆,Guan方也不允许。

火盆里紧靠县城,小村成了大村庄。不过今天,土窑遗址上建起了工厂。

这个有着600多年文化历史的火盆李村,也将在新农村建设和高新区发展的形势需要下,面临着整体拆迁。不久,这片村居,将成为永久的回忆。

(部分内容和图片摘自网络,侵立删)

What's Your Reaction?

like

dislike

love

funny

angry

sad

wo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