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书时如何做读书笔记?

笔记能力才是一个人的最底层的「元能力」。一个优秀的笔记,反应的是人的底层思维方式。所以,好的笔记法是通过笔记培养一种「设身处地的能力 」,能够从自己现有的状态里,真切地切入另外一种状态里。关于笔记,我有几个观点:每天接触的信息资源决定了我们的格局,从而影响了决策,进而定下了命运的基调。那些每天只是重复接触同类信息的人,是不会有出头的一天的,或许有,但很渺茫。大多数人,终其一生都是在忙着「条件反射」。人们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愿意做任何事情的”。笔记方法的本质是思考方式。善于解决问题的人,实际上在最初做笔记的阶段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。真正的知识一定可以转化为现实中的生产力,然后对现实中的难题形成降维打击。只有可视化的东西,才能够被管理。你看。天下万事万物,都是在很闲、很淡泊的时候明白了一些道理。很热闹的时候,及时地用上。前者叫做举轻若重,后者叫做举重若轻。所以在相对淡泊的时候,你要去觉到一些东西,悟到一些东西,准备一些东西。然后,在下一轮周期开始的时候用得上,在热闹中使用。这种载体,就是笔记。只有不断地获取信息,整合信息、分析信息、过滤信息、精炼信息、利用信息,我们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,我们才能底气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影响。用自己的标准和主张回应这个世界,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。进过多年的演化,积累了两个最主要的笔记方法:A符号和四色荧光笔。关于「A+」笔记,启发来自于《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》。其中,A代表行动(Action),标记可以转化为行动的句子旁。所有的读书,最终都是要落实到行动上,我们「基于行动思考问题」。[1]因此,这个句子必须是清晰、明确,可以直接转化为行动,具有操作性。基于行动的思考,可以让我们更快切入主题,明确行动。于是智珠在握,雷厉风行。在句法上具有以下特征:可观察;具体性和特殊性;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;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钟内被完成。比如你有一名下属,你要他「就某件事总结出一份文案出来」。那么,这不叫基于行动思考问题。因为无论接收到指令的下属如何按照你的要求绞尽脑汁地思考,他的大脑中都浮现不出任何具体画面与下一步行动路径。如果这样提要求:可否找出A公司的销售额较上月增长20%的三个重要原因,写到一页A4纸上,在明天中午12点前交给我呢?。这样的描述让下属立刻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,并且可以立刻采取行动。清晰的目标能够解放我们。任

A person who loves writing, loves novels, and loves life.Seeking objective truth, hoping for world peace, and wishing for a world without wars.
读书时如何做读书笔记?
笔记能力才是一个人的最底层的「元能力」。

一个优秀的笔记,反应的是人的底层思维方式。

所以,好的笔记法是通过笔记培养一种「设身处地的能力 」,能够从自己现有的状态里,真切地切入另外一种状态里。

关于笔记,我有几个观点:

  • 每天接触的信息资源决定了我们的格局,从而影响了决策,进而定下了命运的基调。那些每天只是重复接触同类信息的人,是不会有出头的一天的,或许有,但很渺茫。
  • 大多数人,终其一生都是在忙着「条件反射」。人们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是愿意做任何事情的”。
  • 笔记方法的本质是思考方式。善于解决问题的人,实际上在最初做笔记的阶段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。
  • 真正的知识一定可以转化为现实中的生产力,然后对现实中的难题形成降维打击。
  • 只有可视化的东西,才能够被管理。

你看。

天下万事万物,都是在很闲、很淡泊的时候明白了一些道理。很热闹的时候,及时地用上。

前者叫做举轻若重,后者叫做举重若轻。

所以在相对淡泊的时候,你要去觉到一些东西,悟到一些东西,准备一些东西。然后,在下一轮周期开始的时候用得上,在热闹中使用。

这种载体,就是笔记。

只有不断地获取信息,整合信息、分析信息、过滤信息、精炼信息、利用信息,我们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,我们才能底气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影响。

用自己的标准和主张回应这个世界,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。


进过多年的演化,积累了两个最主要的笔记方法:A符号和四色荧光笔。

关于「A+」笔记,启发来自于《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》。

其中,A代表行动(Action),标记可以转化为行动的句子旁。所有的读书,最终都是要落实到行动上,我们「基于行动思考问题」[1]

因此,这个句子必须是清晰、明确,可以直接转化为行动,具有操作性

基于行动的思考,可以让我们更快切入主题,明确行动。于是智珠在握,雷厉风行。

在句法上具有以下特征:

  • 可观察;
  • 具体性和特殊性;
  • 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;
  • 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钟内被完成。

比如你有一名下属,你要他「就某件事总结出一份文案出来」。

那么,这不叫基于行动思考问题。

因为无论接收到指令的下属如何按照你的要求绞尽脑汁地思考,他的大脑中都浮现不出任何具体画面与下一步行动路径。

如果这样提要求:

可否找出A公司的销售额较上月增长20%的三个重要原因,写到一页A4纸上,在明天中午12点前交给我呢?。

这样的描述让下属立刻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,并且可以立刻采取行动。

清晰的目标能够解放我们。

任何你状态最糟的时候,一定是失去目标的时候。

我们需要有目标有使命地活着,热气腾腾。

顺着「A+」笔记,结合OKR的思路,我从2019年10月份慢慢开始尝试「每周纲领」治事法。

「每周纲领」中的每一条纲领都来自于「A+」笔记。

而且,我还曾专门列了一条关于每周纲领的目标:

归依每周纲领与“全面刻意练习化”。

Objective:目标管理:归依每周纲领与“全面刻意练习化”

  • KR1:以 “每周纲领中的刻意练习”作为阅读的最终交付物,反刍公众号的1篇文章。
  • KR2:用5W+1H的句法(Do what by when where and how many)反刍以往的电子截图,形成1条“每周纲领中的刻意练习”
  • KR3:以“任务具体场景化”改造1条每周纲领:(句法:如果-那么)

⋰举一个例子:读到市场营销书籍《别卖给我,讲给我》的时候,里面的叙述是一段一段,连续而线性。

若转化为「纲领」,就变成这样——

1.9 Objective:以故事思维,打造个人品牌

  • KR1: 找到你和企业的明确目标。我们之前已经了解到, 作为一名企业主, 你的个人故事与你的品牌密切相关。所以, 明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、 你所做的是什么事、 你代表着什么、 谁可以从你的技能和热情中获得最大的收益, 让你更容易与你的品牌故事保持一致。[2]
  • KR2: 明确你的主题:站在你的立场来陈述它。大胆点没关系。当人们选择和你合作时, 你能承诺他们什么收益?你能带给他们什么?你 相信什么?有什么是你永远不会放弃的?对这个世界而言,“ 你的承诺” 又是什么?
  • KR3:讲述1个关于重生的故事:重生, 是一个非常适用于营销的故事情节。这是关于主角陷入低谷, 到达最无望的深渊, 最后却奇迹般复活的故事。主角的挣扎 提供了一个冲突点, 最终克服障碍凤凰涅槃的结局则非常鼓舞人心。任何关于克服困难或黑暗时刻的个人故事都是重生的故事。

最终你会发现:正是选择、行为与交付物决定了我们是谁?

而你,也不过就是自己的每周刻意练习清单。

当然,并不是所有读到的东西,都可以直接转化为行动。有些概念我们初次读到,一时无法理解,还需要进一步消化。

如果读到的内容,一时无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,只有有所触动,就可以在旁边写上三个字——「知道了」。

硬笔版本写成这样:

用毛笔写出来的效果是这样的风格:

或者是这样的:

这种「知道了」批注法的发明权是清朝皇帝。

当他们看到大臣奏折,不知道该写什么的时候,就会很认真敷衍地写上三个字——知道了。


人是视觉的动物。通过赋予颜色不同的意义,更有助于为信息分类。

在各种颜色区分方法中,日本明治大学教授斋藤孝提出过「三色法」,为红、蓝、绿这3个颜色,分别赋予不同的意义:

  • 在行程方面,红色代表“最重要待办事项”,蓝色代表“一般待办事项”,绿色代表“个人私事”;
  • 在信息管理上,红色表示“从别人口中听来”或“比较主观的信息”,蓝色表示“次要信息”,绿色表示“自己的想法”。

每个人对于颜色的定义或许不尽相同,但是借由建立起个人的用色规则,日后每当浏览笔记本或日历时,就能迅速而直觉地抓出所关心的项目,大大提升工作效率。

比如我就喜欢用四色荧光笔进行批注。

这个思路来自于2011年研究文章学时,读到的归有光《史记》五色圈点评点体。

随文圈点,本是一种从宋末开始发展起来的文学批评形式。

通过对文本眉批、旁批、夹批等形式加入随文评语,并用不同符号,比如圈、点、 抹、删等,留下阅读记号。

关于归有光的心法,«归评史记»在例意中对“五色圈点”符号作了如下说明:

«史记»起头处来得勇猛者,圈缓些者点,然须见得不得不圈、不得不点处乃得。朱圈点处总是意句与叙事好处,黄圈点处总是气脉。亦有转折处用黄圈而事乃联下去者。 墨掷是背理处,青掷是不好要紧处,朱掷 是好要紧处,黄掷是一篇要紧处。[3]

我用来读书的四色荧光笔的四种颜色分别是红、绿、黄、蓝。分别对应其两大主要圈点对象,即“意句与叙事好处”与“气脉”提示。

1、红色用于标注中心句。

2、绿色用于标记“文脉”,即转折、过渡、总结等逻辑连接词

如:「这个事的重点是……」「结论是这样的……」「这是因为……」「重点为以下三点……」「基于这样的事实……」「可以解释为……」「需要采取这样的做法……」

通过这些「路标」用来了解文章“顺逆、反正、隐显、断续、 开合、呼应” 等笔法技巧。

3、黄色用于记录“专有名词”。


4、蓝色用于记录反向论述,就是那些否定、对比含义的句子。

此外,遇到一些重点词句,还可以用框标注。

比如,在曾国藩批牍中,读到「深稳明决」四字,爱之不已。

于是,用此法框定如下:


「读」书这种约定俗称的书法,太过于浅薄片面。

于是我根据自己的读书笔记术,独创了一个汉字。

写出来是这样的:

这个字,读作:tāng(同趟)。

意为:学习的过程,其实是一个趟着走的过程。

所以,我们不读书,我们tāng书。每一个犹豫不定、害怕冲突、无法拒绝的时刻,都是我们突破心理舒适区,向着认知上的「新边疆」勇猛突进的时刻。

  • 「扌」意为:笔记需要用到手,需要我们把创意活动拆解成机械劳动。一点一滴,胼手胝足。当其他人都在投机取巧的时候,你踏踏实实做事情就是最好的捷径。
  • 「尺」意为:笔记需要用到尺子,上穷碧落下黄泉,动手动脚找东西。真正的奇男子本质上都是农夫:朴实,宁静,沉湎于自己的园地,不管那是音乐、绘画、书籍,或者是一个播放器,一部手机。
  • 下边的「心」代表着:读书作笔记的过程,需要让我们的固有观念接受一些质疑冲击。需要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过程。

专注且有趣的人,会自带有一种扭曲现实的魔力,可以创造自己的世界,吸引你去欣赏他的世界,给你带来与众不同的惊喜。


通过笔记进行思考,只是迈出「舒适区」的第一步。

文字化与可视化的过程,也是一个不断探寻、不断推理和不断折腾的过程。

没有人知道前面是什么,没有人给你明确的即时回报,没有人可以给你输出意义。“苍苍者究竟未知何若,吾辈竭力为之,成败不复计耳”。

把我们该做的都做了,剩下的成败由天,这才是我们在做事情时应该具有的态度。



来源:知乎 www.zhihu.com
作者:知乎用户(登录查看详情)

【知乎日报】千万用户的选择,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。 点击下载

此问题还有 1078 个回答,查看全部。
延伸阅读:
读书时怎么做读书笔记?
读书时该如何做读书笔记?

What's Your Reaction?

like

dislike

love

funny

angry

sad

wow